时间: 2025-04-30 16:1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6:38
失范(Anomie)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最初由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提出。字面意思是指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缺失或混乱,导致个体在道德和行为上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在涂尔干的理论中,失范是社会结构的一种病态状态,通常发生在社会快速变迁或危机时期,如经济危机、战争或社会革命。
失范一词源自希腊语“anomia”,意为“法律的缺失”。涂尔干在其著作《自杀论》中首次系统地使用了这一概念,用以解释社会规范的缺失如何导致个体行为的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在现代社会,失范常常与快速的社会变迁和全球化联系在一起。例如,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受到挑战,导致人们在行为和道德上感到迷茫。
失范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混乱、无序和不确定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社会稳定和秩序的担忧,以及对个人行为和道德选择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失范可能体现在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或个人目标的迷茫上。例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在就业市场上感到失范,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诗歌中,失范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混乱的世界:
在失范的边缘,
我们徘徊,迷失方向,
寻找着秩序的光芒。
失范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的画面,如街头抗议、废弃的城市或无序的人群。在音乐中,它可能对应于不和谐的旋律或混乱的节奏。
在不同文化中,失范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失范可能与传统价值观的崩溃有关,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挑战联系在一起。
失范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学术语,它揭示了社会规范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失范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并在个人和社会层面寻找建立秩序和规范的方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失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社会和个人的互动关系。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范】 (形声。从车,笵(fàn)省声。本义:古代遇大事出车,先辗过祭坛及祭牲的一种祭祀活动,祭路神)。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