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1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10:59
“异乎寻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同于平常,超出了常规或预期。它用来形容某事物或情况非常特别,不寻常,与众不同。
“异乎寻常”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异”表示不同,“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寻常”指平常、普通。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至今仍广泛流传。
在**文化中,“异乎寻常”常用来赞美那些超出常人能力或成就的人或事,体现了对非凡才能和特殊成就的尊重和推崇。
这个词汇给人以惊喜和赞叹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打破常规、超越平凡的非凡事物或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异乎寻常”来形容一位朋友的创新项目,它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异乎寻常的星光,照亮了夜的深邃,每一颗都诉说着宇宙的秘密。”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异乎寻常的彩虹横跨天际,它的色彩比任何时候都要鲜艳。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旋律独特、节奏异常的乐曲。
在英语中,“异乎寻常”可以对应为“extraordinary”或“unusual”,它们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都强调了不同于平常的特性。
“异乎寻常”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能够准确描述那些超出常规的事物,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耽误了点年纪,还没有什么要紧,还把他的脾气惯得异乎寻常的出奇。
我跨上列车,心情是~的,仿佛这紧张生动的生活节奏,将我全身的“螺丝”也拧紧了。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乎】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同本义。
3.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4.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