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0:38
词汇“朱丝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特定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朱丝绳”字面意思是由朱红色的丝线编织成的绳子。朱色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和权力,因此“朱丝绳”可能带有这些象征意义。
“朱丝绳”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染色技术和丝织工艺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文化中,红色和丝线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红色通常与喜庆、吉祥和好运相关联,而丝线则象征着精致和贵族身份。因此,“朱丝绳”可能在这些文化背景下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朱丝绳”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华丽和尊贵,也可能唤起对传统工艺的欣赏和对历史的敬畏。
在现代生活中,“朱丝绳”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文化活动或历史展览中。例如,在参观故宫或博物馆时,可能会看到类似的文物。
在诗歌中,可以将“朱丝绳”用作比喻,形容某种珍贵或美丽的事物,如:“她的笑容如同一根朱丝绳,牵动着我的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朱丝绳”的词汇,但类似的象征性物品可能存在于其他文化中,如印度的红色线绳(rakhi)象征着保护和祝福。
“朱丝绳”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也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3.
【绳】
(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绳,索也。 、 《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易·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网罟。 、 《诗·小雅·采绿》-言纶之绳。 、 《庄子·胠箧》-民结绳而用之。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绿碧青丝绳。
【组词】
绳床、 绳缢跌扑、 绳文、 绳桥、 绳头、 绳戏、 绳络、 绳床瓦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