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9:22
主动权: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在某种情境下,能够决定行动方向、策略或结果的权力或能力。它强调的是控制和主导的地位,而不是被动接受或反应。
主动权这个词源于对“主动”和“权力”两个概念的结合。在语言的发展中,它逐渐被用来描述在各种情境下能够主动采取行动并影响结果的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主动权往往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商业谈判、政治斗争或个人生活中,掌握主动权通常意味着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实现目标。
主动权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策略、智慧和力量,激发人们追求主导和控制的欲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争取到了主动权,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规划,成功地引导团队完成了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命运的棋盘上,我执主动权,步步为营,不让命运轻易翻盘。”
主动权可以联想到一幅棋局中,一位棋手自信地移动棋子,或者在战场上,指挥官冷静地下达命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略会议中的决策声音。
在英语中,主动权可以对应为“initiative”或“control”,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主动权的重视程度和获取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主动权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控制和主导,还与策略、智慧和力量紧密相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主动权这个概念,有助于我更好地在各种情境中发挥影响力。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1. 【主动权益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