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7:54
强令:指强制性地命令或要求某人做某事,通常带有不可违抗的意味。
强令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强”和“令”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强”表示力量或强制,“令”表示命令或指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强令”。
在许多文化中,强令往往与权威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强令可能引起反抗或不满,因为它侵犯了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权。
强令往往带有一种压迫感和不公平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专制、不自由和被迫服从的情境。
在个人生活中,强令可能出现在工作场合,如上级强制要求加班或完成某项任务。这种经历可能让人感到压力和不满。
诗歌:
在黑暗的夜,
国王的强令如雷霆,
臣民颤抖,
无人敢言。
视觉:强令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威严的人物站在高处,向下发出命令的场景。 听觉:强令可能伴随着严厉的声音和命令的口吻。
在英语中,“强令”可以对应为“compel”或“enforce”,在不同文化中,强令的概念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强令是一个具有强烈权威和强制意味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但通常带有一种压迫和不自由的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强令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情感。
1.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