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5:10
词汇“众艺”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和可能的含义出发进行分析。
“众艺”由两个汉字组成:“众”和“艺”。
结合起来,“众艺”可以理解为众多艺术或技艺的集合,或者指大众所拥有的各种才能和技艺。
由于“众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然而,我们可以设想它在以下语境中的应用:
由于“众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然而,从字面上看,“众”和“艺”都是古老的汉字,它们的组合可能是现代语言创新的产物。
在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个人才能的社会中,“众艺”可能被用来强调集体智慧和多元文化的价值。
“众艺”可能给人带来积极、多元和丰富的情感联想,因为它涉及多种艺术和技艺,象征着创造力和多样性。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或参与一个展示多种艺术形式的活动,可能会使用“众艺”来形容这种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众艺之光,照亮心房,
画笔轻挥,音符飞扬。
舞步翩翩,诗篇悠长,
世界多彩,因你而亮。
“众艺”可能让人联想到五彩缤纷的艺术展览,或是和谐悦耳的音乐会,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丰富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众艺”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多种艺术”或“多才多艺”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众艺”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多样性和创造力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用来丰富描述和表达的层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艺】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lù),土块;从丮(jí),拿。后繁化为“藝”。“艺”从“帅”,乙声。本义:种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艺,种也。 、 《诗·齐风·南山》-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 、 《诗·唐风·鸨羽》-不能艺稷黍。 、 《左传·昭公十六年》-艺山林也。 、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以艺粟菽。 、 清·张廷玉《明史》-艺蔬自给。
【组词】
艺植、 艺人、 艺圃
技能;才能。
【引证】
《论语·雍也》-求也艺。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艺天下无双。 、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组词】
球艺;艺业、 艺高人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