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2:24
词汇“干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该词汇的标准定义和广泛使用记录。因此,我们无法从基本定义、语境分析、示例句子、同义词与反义词、词源与演变、文化与社会背景、情感与联想、个人应用、创造性使用、视觉与听觉联想、跨文化比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然而,我们可以从这个词汇的字面组合来推测其可能的含义。字面上看,“干”可以有干燥、干练、干涉等含义,而“步”通常指步伐、步骤。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猜测“干步”可能指的是一种干燥或干练的步伐,或者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干练步骤。
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实例和定义,我们无法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如果你有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或者是在特定的文献或语境中遇到了这个词汇,请提供详细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总结说,词汇“干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缺乏明确的定义和使用实例,因此无法进行深入的语言学分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更为重要,这些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和有效地进行交流。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