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2:38
词汇“拘拘儒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拘拘”通常指拘谨、拘束的样子,而“儒儒”则可能与儒家的温和、文雅有关。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能形容一个人既拘谨又文雅,或者指某种行为或态度既拘束又符合儒家礼仪。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用以描述文人士大夫的行为举止。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该词汇的词源不明确,可能是由“拘拘”和“儒儒”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以形容一种特定的行为或态度。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体现,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儒家文化中,拘谨和文雅是被推崇的品质。因此,“拘拘儒儒”可能在描述古代文人士大夫时有所体现,强调他们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
该词汇给人一种古典、优雅的感觉,但也可能让人联想到过于拘谨和保守。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够开放和灵活。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在描述某些传统场合或人物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拘拘儒儒”用于描述一个古代文人的形象,强调他的行为举止既拘谨又文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穿着古代文士服装的人物,举止拘谨而文雅。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氛围。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跨文化比较的例子较少。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形容词组合可以用来描述类似的行为或态度。
“拘拘儒儒”是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它形容一种既拘谨又文雅的行为或态度。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非常有限,但在描述古代文人士大夫时可能有所体现。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礼仪。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二三千里之远,今一举而至,与其终身拘拘儒儒于二百里内者,不亦异乎!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3.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4.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