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7:32
“殊形诡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物的外形和颜色非常奇特、不寻常。其中,“殊形”指的是特殊的形状,“诡色”指的是奇异的颜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外观奇特、与众不同的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殊形诡色”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艺术品或神秘生物的独特外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穿着打扮或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或设计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评价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殊形诡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殊形”和“诡色”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殊”和“诡”都有“不同寻常”的意思,因此这个成语一直用来形容那些外观奇特的事物。
在**文化中,“殊形诡色”常与自然奇观、神话传说和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独特美和创新性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神秘和好奇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作品,以及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艺术展览中看到一件名为“殊形诡色”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形状和颜色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对艺术家的创造力感到敬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闪烁,殊形诡色的梦境在心中绽放。”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充满奇特形状和颜色的抽象画。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充满神秘和异域风情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zarre and colorful”或“unusual and vibra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含义。
“殊形诡色”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独特美和创新性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那些与众不同的事物。
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以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
1.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3.
【诡】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诡,责也。 、 《汉书·赵充国传》-自诡灭贼。 、 《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
【组词】
诡求、 诡驳、 诡责、 诡令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