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1:02
满月:字面意思是指月亮在其周期中达到最圆、最亮的状态,通常发生在农历每个月的第十五天。基本含义是指月亮完全被太阳照亮,呈现出圆盘状的景象。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满月常常被用来象征圆满、完美或情感的高潮。例如,满月之夜可能伴随着重要的发生。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满月可能被简单地描述为月亮的圆润状态,也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情绪高涨或行为异常(如“像被满月影响了一样”)。 专业领域**:在天文学中,满月是指月球、地球和太阳几乎成一直线,地球位于中间,月球完全被太阳照亮的状态。
同义词:圆月、望月 反义词:新月、残月
词源:满月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满”意味着充满、完整,“月”即月亮。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月的意义逐渐扩展,不仅指天文学上的现象,还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象征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满月被视为吉祥和圆满的象征。例如,在*传统文化中,满月常与家庭团聚和幸福联系在一起,满月酒是庆祝婴儿满月的传统俗。
满月往往给人以宁静、祥和和美好的感觉。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或是对某些重要时刻的回忆。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满月常常与特别的夜晚联系在一起,比如与家人或朋友在满月下散步,享受那份独特的宁静和美丽。
诗歌:
在满月的银辉下,
我与你漫步在静谧的湖畔,
星辰闪烁,见证我们的誓言。
满月往往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柔和的月光和可能的神秘**。视觉上,满月呈现出明亮的圆盘,照亮夜空;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夜晚的自然声音,如虫鸣或远处的狗吠。
在不同文化中,满月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满月有时与狼人和神秘**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满月更多地与家庭和和谐相关。
满月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天文学上有其特定的意义,还在文化和情感层面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满月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1.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满,盈溢也。 、 《庄子·列御寇》-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 《韩非子·扬权》-奸邪满侧。 、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组词】
满口胡柴、 满坑满谷、 满面生花、 满天星、 满眼、 满堂、 满衍、 满肚子、 满实、 满怀信心、 满脸春色、 满听、 满溢、 满生生、 满心、 满礼、 满顶、 满饮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