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8:53
狞视: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凶狠地注视,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眼神凶恶、充满敌意或威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狞视常用来描绘反派角色或野兽的凶猛眼神,增强场景的紧张气氛。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狞视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看起来很生气或威胁性很强。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行为学中,狞视可能被用来描述动物或人类在攻击前的准备状态。
同义词:凶视、恶视、瞪视 反义词:和蔼的目光、温柔的眼神
词源:狞视由“狞”和“视”两个字组成,“狞”意为凶狠,“视”意为看。 演变: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某些文化中,狞视可能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只是描述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
情感反应:狞视通常会引起人的不安和恐惧感。 联想:联想到野兽、危险和紧张的气氛。
在现实生活中,狞视可能出现在冲突或对抗的场景中,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员之间的对视可能带有狞视的成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狞视来描绘一个充满敌意的场景:
夜幕下,他的狞视如狼,
黑暗中,威胁悄然膨胀。
视觉联想:联想到野兽的眼睛,黑暗中的闪光。 听觉联想:可能联想到低沉的咆哮声或紧张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lare”或“scowl”,它们也有类似的凶狠注视的含义。
狞视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能够有效地传达紧张和威胁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
【狞】
弱。 同: 獰
【引证】
唐·李贺《秦王饮酒》-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忿怒而视。
【引证】
茅盾《子夜》-他狞起眼睛望着空中,忽然转为忿怒。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