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4:19
“尝胆卧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尝试胆汁的苦味,躺在柴火上取暖。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或复仇,不惜忍受极大的痛苦和困难,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和毅力。
在文学作品中,“尝胆卧薪”常用来形容主人公为了复国或实现某个伟大目标而忍受极端的苦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到底。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或团队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和决心。
同义词:
反义词:
“尝胆卧薪”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为了复仇,每天尝胆卧薪,以此激励自己不忘国耻,最终成功复国的故事。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需要极大毅力和决心的情境。
在**文化中,“尝胆卧薪”象征着坚韧不拔和复仇的决心。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毅力,面对困难不退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追求成功。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物。这种精神影响我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鼓励我坚持到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在创业初期遭遇了重重困难,但他展现了尝胆卧薪的精神,最终成功地将公司带上了正轨。这个故事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也要有同样的决心和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尝胆卧薪志不移,
风雨兼程终有时。
苦尽甘来花自开,
英雄本色显无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英雄形象,面带坚毅,躺在柴火旁,手中拿着胆囊,眼神坚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坚定、旋律激昂的乐曲,如《英雄的黎明》,来增强这种坚韧不拔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熬夜工作)或“going the extra mile”(付出额外努力),虽然它们表达的情感和决心与“尝胆卧薪”相似,但具体情境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尝胆卧薪”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教会了我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精神。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坚韧和决心的价值,这将对我未来的学*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
【尝】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 、 《礼记·曲礼》-臣先尝之。 、 《论语》-不敢尝。 、 《汉书·礼乐志》-百鬼迪尝。 、 《诗·小雅·甫田》-尝其旨否。
【组词】
尝酒;尝食、 尝酎
2.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
3.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引证】
《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一生伏案卧。
4.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