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6:14
“檀郎谢女”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主要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或才子佳人的配对。其中,“檀郎”指的是英俊的男子,“谢女”则是指才情出众的女子。
在文学作品中,“檀郎谢女”常用来描绘理想化的爱情故事,如诗词、小说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谈论古典文学或传统爱情故事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
同义词: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成语主要用于正面描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檀郎谢女”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受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尤其是唐诗宋词中对理想化爱情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传统故事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在**传统文化中,檀郎谢女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形象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子佳人配对的理想化期待。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浪漫和美好。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学中那些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以及人们对完美爱情的无限憧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过“檀郎谢女”这个成语,它让我对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檀郎谢女梦难寻,古卷诗篇寄情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才子佳人的画卷,背景是古典园林,两人相依相偎,充满了诗意和浪漫。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筝或琵琶的悠扬旋律,营造出古典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night and damsel”或“prince and princess”,都是用来描述理想化的爱情故事。
“檀郎谢女”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爱情主题的象征,也是人们对美好爱情向往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1.
【檀】
(形声。从木,亶(dǎn)声。本义:木名。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即红木);榆科的青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檀,檀木也。 、 《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
【组词】
檀车、 檀板、 檀柘、 檀桐、 檀槽
2.
【郎】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引证】
《说文》。按,鲁有二郎。-郎,鲁邑也。
3.
【谢】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自谢曰。 、 《战国策·魏策》-长跪而谢。 、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清·周容《芋老人传》-惊谢曰。
【组词】
谢咎、 谢错、 谢室
4.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