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6:07
市侩(shì kuài)一词源自**古代,原指市场上的商人,特别是那些小商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发生了变化,现在通常指那些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缺乏高尚情操和道德标准的人,尤其是那些在商业活动中表现出狡猾、贪婪和不诚实的人。
市侩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最初指市场上的商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指那些在商业活动中表现出不良品质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市侩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的道德品质,而非职业身份。
在**传统文化中,市侩往往与“君子”相对立,后者强调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在现代社会,市侩一词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在商业活动中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反映了社会对商业道德的重视。
市侩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贪婪、狡猾和不诚实。这种联想可能源于社会对商业活动中道德规范的期望,以及对那些违背这些规范的人的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表现出市侩特质的人,他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种行为让我感到不舒服,也让我更加重视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正直和诚信。
在诗歌中,市侩可以被用来描绘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的人:
市侩之心,铜臭满身, 利益之眼,无视真情。 高尚之德,与之何干, 唯利是图,世态炎凉。
市侩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拥挤的市场、嘈杂的声音和狡猾的面孔。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充满商贩的市场,人们为了利益而争斗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有讨价还价的声音和商贩的吆喝声。
在英语中,市侩可以对应词汇如“mercenary”(唯利是图的)或“scheming”(狡猾的)。这些词汇在含义上与市侩相似,都强调了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和缺乏道德标准。
市侩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通过对市侩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社会对商业道德的期望,以及对那些违背这些规范的人的批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市侩一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1.
【市】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祝融也。-市,买卖之所也。 、 《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 、 《周礼·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 、 《论语》-肆之市朝。 、 《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歇。 、 明·刘基《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
【组词】
市征、 市曹、 市声、 市人、 市吏、 市刑、 市司
2.
【侩】
牙侩。两伙人之间的中间人或代理人等。
【引证】
《声类》-合市人也。 、 《汉书·货殖列传》。注:“合会二家交易者。”-子货金钱千贯,节驵侩。
【组词】
市侩;侩父、 侩佞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