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8:29
“洁言污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清白、正直,但行为却肮脏、不道德。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行不一的现象,即表面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在文学作品中,“洁言污行”常用来讽刺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内心阴暗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虚伪或不一致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道德行为与言语表达之间的差异。
“洁言污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洁言”和“污行”两个词组合而成,分别表示清白的言语和肮脏的行为。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用以批评那些表面上正直而实际上不道德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行一致和诚信的重要性。因此,“洁言污行”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较强的批判意味,常用来揭露和批评那些虚伪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厌恶和失望,因为它揭示了人性的虚伪和不诚实。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表面上正直但实际上不道德的政治家或商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洁言污行”的人,比如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大谈正能量,但私下里却做出负面行为的人。这种行为让人感到失望和愤怒。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言如清泉,行似污泥,
洁言污行,虚伪的面具。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表面光鲜亮丽,但内部却腐烂不堪的物品。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听起来悦耳但实际上充满欺骗的甜言蜜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ypocrisy”或“saying one thing and doing another”,这些表达也强调了言行不一的现象。
“洁言污行”这个成语深刻揭示了言行不一的社会现象,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更加注重实际行为而非仅仅听其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虚伪行为的批评。
1.
【洁】
(形声。从水,絜(jié)声。本义:干净,清洁。按:“洁”和“潔”本是不同的两个字。“洁”本音念jí,是河流名,后来成为“潔”的俗字,现在是“潔”的简化字)。
同本义。
【引证】
《管子·水地》-鲜而不垢,洁也。 、 《国语·周语》-姑洗所以脩洁百物。 、 《史记·五帝纪》-直哉维静絜。 、 《乐府诗集·陌上桑》-为人洁白皙。
【组词】
整洁、 清洁、 洁癖、 洁疾、 洁粢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
4.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