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4:56
拥兵自固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拥有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或权力”。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掌握军事力量以维护或增强个人或集团权力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绘历史上的军阀或**者。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滥用军事力量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军事战略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安全策略。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拥兵”和“自固”两个词组合而成,历史上的军阀和统治者常常通过掌握军队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这个词汇在描述这类行为时非常贴切。
在**历史上,拥兵自固的现象在战乱时期尤为常见,如三国时期、五代十国等。这种现象反映了权力斗争和军事策略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权力斗争、战争和政治阴谋的负面联想,给人以不稳定和危险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现代政治中的某些现象,如某些国家的军事政变或军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拥兵自固的夜,星辰也沉默,权力的阴影下,人心难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军阀站在高台上,俯视着他的军队,背景是战火和烟雾。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军队的步伐声和指挥官的号令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nsolidate power through military force",但不如“拥兵自固”这个词汇简洁且富有历史感。
拥兵自固这个词汇在描述历史和政治现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权力和军事的关系,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在学*语言和分析历史时,这个词汇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
景得书无点,辞不至;又闻欢疾笃,用其行台郎颍川王伟计,遂~。
1.
【拥】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
【组词】
拥树、 拥矢、 拥社、 拥持、 拥膝
2.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 《易·说卦》-离为戈兵。 、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