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8:55
亦作"蓺人"; 耕种的人; 有才艺的人; 指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 手工艺工人。
1.
【艺】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lù),土块;从丮(jí),拿。后繁化为“藝”。“艺”从“帅”,乙声。本义:种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艺,种也。 、 《诗·齐风·南山》-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 、 《诗·唐风·鸨羽》-不能艺稷黍。 、 《左传·昭公十六年》-艺山林也。 、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以艺粟菽。 、 清·张廷玉《明史》-艺蔬自给。
【组词】
艺植、 艺人、 艺圃
技能;才能。
【引证】
《论语·雍也》-求也艺。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艺天下无双。 、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组词】
球艺;艺业、 艺高人胆大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