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6:14
词汇“偏威”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偏”通常指偏向、偏重,而“威”则指威严、威力。将两者结合,我们可以推测“偏威”可能指的是偏向于展示威严或威力的行为或态度。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标准,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推测进行。
“偏威”可能指的是一种偏向于展示威严或威力的行为或态度,强调在某些情况下过度强调权威或力量的表现。
由于“偏威”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由“偏”和“威”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行为或态度。
在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的社会文化中,“偏威”可能被视为不受欢迎的行为,因为它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偏威”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主义、压迫感和不平等,带来负面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某些领导或同事表现出偏威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让人感到不舒服或受到压迫。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如利剑,偏威之势无人敢逆。”
“偏威”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的面孔、严厉的声音和权威的姿态。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authoritarian”(权威主义)或“domineering”(专横的),但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偏威”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含义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识别这种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