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4:53
“打着灯笼没处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拿着灯笼也找不到地方。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东西或人非常稀少,难以寻觅,形容极其难得或罕见。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当时照明条件有限,夜晚寻找东西确实需要灯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任何难以找到的事物。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珍贵和稀有的概念,反映了人们对稀缺资源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特殊人才或物品的需求和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珍贵和难得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不易获得的美好事物或人。它也激发了对稀缺资源的珍惜和保护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位非常难得的朋友,他的品质和才华在人群中非常突出,确实像是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到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茫茫人海,你是那打着灯笼没处找的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视觉上,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夜晚拿着灯笼寻找东西的场景,听觉上则可能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灯笼摇曳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finding a needle in a haystack”,意指寻找非常困难的东西,但这个表达没有“打着灯笼没处找”那种珍贵和难得的意味。
“打着灯笼没处找”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富有情感色彩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寻找的困难,还强调了被寻找对象的珍贵和稀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你再要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你走遍天下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去。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
3.
【灯】
(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 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镫”在古代还作“盛熟食的器具”解。隶变以后,作照明器具用的写作“燈”,而“镫”多作马鞍两旁的铁脚踏讲)。
同本义。亦指通电发光的照明器具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
【引证】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月夜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组词】
油灯;电灯;日光灯;信号灯;探照灯;灯法
4.
【笼】
笼罩;遮掩。
【引证】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组词】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笼葱
包括;包罗。
【引证】
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组词】
笼罗、 笼取、 笼利
5.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6.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
7.
【找】
(会意。从手,从戈。像用手拾戈。本义:觅取,寻求)。
同本义。
【引证】
《红楼梦》-这可丢了!往那里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