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17
尽性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充分发挥或完全展现某物的特性或某人的性格。在更深层次上,它指的是让事物或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其本质的最高境界。
“尽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尽”意味着完全、彻底,“性”则指性质、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丰富,从字面上的物理展现扩展到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完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尽性”与儒家思想中的“尽人事,听天命”相呼应,强调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尽性”这个词给我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表达上,它也常用来激励他人或自我激励。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需要我尽性发挥我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懈努力,我成功地引领团队完成了项目,这一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尽性”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尽性”:
在晨曦的光辉中,
我尽性绽放,
如花般绚烂,
如梦般自由。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这便是“尽性”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潜能的完全释放。
在英语中,“尽性”可以对应为“to fully express oneself”或“to reach one's full potential”。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追求潜能最大化的理念是相通的。
通过对“尽性”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尽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激励自己和他人,追求更高的目标。
1.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