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9:41
然糠照薪(rán kāng zhào xī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燃烧糠秕来照亮薪柴”,比喻用微小的力量或手段来解决大问题,或者用不恰当的方法来处理事情。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方法不当或效果不佳。
在文学作品中,然糠照薪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努力但方法不当,最终效果不佳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批评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恰当。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效率和方法论时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杯水车薪、事倍功半 反义词: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然糠照薪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糠之照薪,火之照物。”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方法不当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然糠照薪**反映了人们对效率和方法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无效的努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无奈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描绘了一种虽然努力但效果不佳的情景。在表达时,它常用来批评或警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用不恰当的方法处理问题,我可能会用然糠照薪来形容这种情况,提醒对方需要改变策略。
在诗歌中,可以将然糠照薪融入描述努力但效果不佳的场景,如:“夜深人静,燃糠照薪,光微力*,徒劳无功。”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努力照亮周围,但效果甚微。听觉上,可能是柴火燃烧的细微声音,伴随着无奈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ing a candle to save a dying fire”,虽然不如然糠照薪那样形象,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意思。
然糠照薪这个成语在提醒我们选择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时非常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那些虽然努力但方法不当的情况,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
1.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2.
【糠】
(形声。从米,康声。本义:从稻、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壳)。
本作“穅”,“康”。谷的外壳。
【引证】
《墨子·公输》-邻有糠槽而欲窃之。
3.
【照】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照,明也。 、 《诗·小雅·正月》-亦孔之炤。 、 《诗·陈风·月出》-月出照兮。 、 《庄子》-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 、 《郯令景君阙铭》-远近照闻。 、 《谯敏碑》-盛德炤明。 、 《荀子·修身》-炤之以祸灾。
【组词】
照彻、 照澄
照射,照耀。
【引证】
《淮南子·本经》-照耀煇煌。 、 《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日月递炤。 、 《楚辞·灵怀》。注:“知也。”-指日月使延照兮。 、 《乐府诗集·陌上桑》-照我秦氏楼。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 、 明·魏禧《大铁椎传》-星光照旷野。 、 清·姚鼐《登泰山记》-日照城郭。
【组词】
回光反照;照烂、 照覆、 照焕、 照夜、 照灼
4.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