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6:12
词汇“匠役”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匠役”由两个字组成:“匠”通常指的是工匠,即从事手工艺或技术工作的人;“役”则有服务、劳役的意思。结合起来,“匠役”可以理解为从事手工艺或技术工作的劳役者,即工匠或技术工人。
由于“匠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匠役”来指代那些从事建筑、雕刻等手工艺的工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文学作品或特定的行业文献中。
“匠”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工匠的意思,而“役”字则源自于古代的劳役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匠役”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可能是因为社会结构和劳动分工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工匠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他们的技艺和作品常常被视为艺术品。然而,“匠役”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较为低下的劳动者的意味,这与现代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有所不同。
对于我来说,“匠役”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手艺人,他们的技艺和劳动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的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匠役”这个词汇,但如果我在研究**古代建筑或手工艺时,这个词汇可能会成为一个有用的学术术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匠役”:
在岁月的长河中,
匠役们挥洒汗水,
雕琢时光的痕迹,
构筑历史的丰碑。
想象一下,一个匠役在昏黄的灯光下,专注地雕刻着木头,木屑飞扬,锤子和凿子的声音回荡在工坊中。这个场景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段纪录片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匠役”的词汇,但类似的词汇如“craftsman”(工匠)或“artisan”(手艺人)在英语中可以找到。
“匠役”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关于工匠和手工艺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社会和劳动分工的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这个词汇,但了解它的含义和背景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知识,增加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匠】
(会意。从匚(fāng),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工具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本义:木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匠,木工也。 、 《考工记》-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庸、匠、车、梓。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 、 《周礼·乡师》。注:“主丰碑之事。”-执斧以涖匠师。 、 《仪礼·既夕记》。注:“匠人主载柩窆。”-遂匠纳车于阶间。
【组词】
匠氏、 匠者、 匠营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