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5:46
词汇“巾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巾鞲”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巾鞲”(jīn gōu)是一个复合词,由“巾”和“鞲”两个字组成。其中,“巾”指的是一种布料或布制品,如头巾、手巾等;“鞲”在古代指的是一种皮革制成的臂套,用于保护手臂。因此,“巾鞲”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用布料制成的臂套或护臂。
由于“巾鞲”是一个古雅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尤其是在描述古代服饰或战争装备的场合。
由于“巾鞲”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古文例句:
同义词:护臂、臂套 反义词:由于“巾鞲”是一个特定物品的名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巾鞲”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巾”和“鞲”都是古代常用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巾鞲”这个词汇逐渐从日常语言中消失,只在古文献中保留。
在古代,“巾鞲”可能是武士或士兵在战斗中使用的装备,用于保护手臂免受伤害。它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和社会结构。
对于现代人来说,“巾鞲”可能会唤起一种古朴、英勇的联想,因为它与古代战争和武士形象相关联。
由于“巾鞲”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历史研究或古装剧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巾鞲”来增添历史氛围: “战鼓雷鸣,勇士披甲,巾鞲紧束,剑指苍穹。”
结合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巾鞲”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巾鞲”的词汇,但类似的装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
“巾鞲”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历史文化时,了解这样的古雅词汇是有益的。
1.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巾,佩巾也。 、 《仪礼·士冠礼》-沐巾一。 、 《礼记·内则》-盥卒授巾。 、 《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 、 《仪礼·特牲馈食礼》-静其巾幂。 、 《战国策·魏策》-儿女共沾巾。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清·林觉民《与妻书》-巾短情长。
【组词】
花巾;小丝巾;巾栉、 巾帚、 巾帨
2.
【鞲】
臂套。用革制成,用以束衣袖,射箭或操作时用。
【引证】
《说文》-鞲,射臂决也。 、 《史记·张耳陈余传》-袒鞲蔽。 、 《汉书·东方朔传》-董君绿帻傅鞲。
【组词】
鞲蔽、 鞲扞、 鞲鹰、 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