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9:24
拨火棒:字面意思是一种用于拨动火堆或炉火中的木柴或煤炭,以促进燃烧的工具。它通常是一根长杆,一端有弯曲或分叉的设计,便于抓取和移动燃料。
拨火棒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其功能——拨动火堆。在英语中,类似的工具被称为 "fire poker" 或 "stoker",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火的时代。
在某些文化中,拨火棒可能与家庭温暖和舒适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家庭成员共同维护家庭环境的努力。
拨火棒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或者是户外活动的乐趣。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时代的怀旧情感。
(这部分需要个人经历,以下为假设性内容) 在童年时,我记得每当冬天来临,父亲总会用拨火棒调整壁炉里的火,那温暖的火光和噼啪声至今让我感到安心。
在诗歌中,拨火棒可以被用作隐喻,代表生活中的调整和改变:
如同拨火棒在火中舞动,
生活的火焰也因此跳跃。
每一次调整,都是对温暖的追求,
在寒冷的夜里,我们共同取暖。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温暖的冬夜,壁炉中的火光摇曳,一个人手持拨火棒,轻轻地调整着木柴。背景音乐可能是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拨火棒的功能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国家,由于冬季漫长且寒冷,拨火棒是家庭中常见的物品。
拨火棒作为一个简单的工具,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用,也在文化和情感层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也可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1.
【拨】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撥,治也。 、 《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组词】
拨烦、 拨乱、 拨畦、 拨通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棒】
(形声。从木,奉声。本义:棍,杖)。
同本义。
【引证】
《魏书·尔朱荣传》-人马逼战,刀不如棒。
【组词】
棒糖;棍棒;棒打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