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39
词汇“[文海]”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社群中使用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文海”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文字的海洋”,通常用来形容文字资料极其丰富,或者指代文学作品、文献资料等数量庞大、内容繁多的集合。
在文学领域,“文海”可能用来形容某个作家的作品数量众多,或者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极为丰富。在学术研究中,它可能指代某个学科的文献资料非常庞大,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
由于“文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文”(指文字、文学)和“海”(指广大、无边)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文海”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时代的文化繁荣,或者某个领域的学术积累。
“文海”给人以丰富、深邃的联想,可能让人感到知识的浩瀚和探索的乐趣。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大量阅读和研究的场合,可能会用“文海”来形容所面临的阅读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文海中航行,每一页都是新的岛屿。”
视觉上,“文海”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的书架,或者堆积如山的书籍。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翻书的声音,或者学者讨论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形容大量的文字资料,如英语中的“sea of literature”。
“文海”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形象地表达了文字资料的丰富性和深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知识的广博。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