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9:37
词汇“[杯水之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杯水”指的是一杯水,“之”是文言文中常用的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饯”通常指送别时设的酒宴。因此,“杯水之饯”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以一杯水作为送别的仪式或象征。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简朴或深情的告别场景。
由于“杯水之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些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用法。
在某些文化中,简朴的送别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情感的真挚而非物质的丰富。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简单、真挚的情感,以及在物质不丰富的情况下,人们依然能够表达深厚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使用“杯水之饯”这个词,但它提醒我们在简朴中寻找真挚的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离去时,她只递上一杯清水,这‘杯水之饯’,胜过千言万语。”
想象一个简单的场景:一个人即将远行,另一个人递给他一杯水,这个动作可能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感伤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送别的仪式和象征可能有所不同,但简朴的送别往往都能传达出真挚的情感。
“杯水之饯”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醒我们在简朴中寻找真挚的情感,以及在物质不丰富的情况下,人们依然能够表达深厚的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情感的多样性。
赵轨为齐州别驾,诏入朝,行之日,父老挥涕送之曰:‘公清如水,请酌一杯水以奉饯。’
1.
【杯】
(形声。从木,不声。本义:盛酒、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同本义,也称“耳杯”。
【引证】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执觞觚杯豆而不醉。 、 《礼记·玉藻》-杯圈不能饮焉。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组词】
茶杯;杯茗、 杯酒戈矛、 杯杓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饯】
(形声。从食,戋(qiān)声。本义:设酒食送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餞,送去食也。 、 《字林》-饯,送行馈饥也。 、 《诗·邶风·泉水》-饮饯于祢。 、 《仪礼·士虞礼记》-乃饯。 、 《左传·成公八年》-季文子饯之。 、 《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六卿饯宣子于郊。
【组词】
饯路、 饯花会、 饯席、 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