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4:3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4:34:45
“大贤虎变”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易经·革卦》:“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原意是指大人物的行为像**一样,变化莫测,但这种变化是值得信赖的。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地位显赫、影响力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或决策往往出人意料,但最终证明是正确的或有益的。
在文学作品中,“大贤虎变”常用来形容历史上的伟大领袖或智者,他们的决策虽然起初让人不解,但最终带来了积极的结果。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个权威人士的突然转变,这种转变虽然让人惊讶,但往往是有益的。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领导者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力。
“大贤虎变”源自《易经》,是**古代哲学和占卜的重要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伟大人物决策和行为的专用词汇。
在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威严,因此“大贤虎变”强调了领导者的权威和影响力。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评价历史人物或当代领导者的决策和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权威和信任的感觉,联想到那些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伟大人物。它激发了对领导者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企业管理研讨会上听到“大贤虎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位CEO在市场危机中的果断决策,最终带领公司走出困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大贤虎变风云起,一策定乾坤。”
想象一只威猛的**在山林中灵活变换姿态,这种视觉形象与“大贤虎变”的含义相呼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场上战鼓和号角的声音,象征着领导者的决策和行动。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asterstroke”或“a brilliant move”,用来形容某人的决策或行动非常出色和有效。
“大贤虎变”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领导者的期望,也反映了人们对权威和变革的复杂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评价领导者的行为和决策。
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
3.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4.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