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2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20:31
“日昃忘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太阳偏西了还忘记吃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专心致志,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和其他基本需求。它强调了人在极度专注或投入某项活动时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日昃忘食”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对学问、艺术或工作的极度热爱和投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沉迷于某事,以至于忽略了日常生活。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研究或艺术创作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专家或学者对专业领域的执着和专注。
同义词: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反义词: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日昃忘食”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这里的“日昃”指的是太阳偏西,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人极度专注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专注被视为美德。因此,“日昃忘食”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学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成就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勤奋、专注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保持专注和坚持。
在学*和工作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保持“日昃忘食”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这种专注和坚持尤为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将“日昃忘食”融入描述勤奋学*的场景:
晨曦初露,书卷展开,
日昃忘食,知识海洋。
笔耕不辍,心无旁骛,
梦想之路,步步为营。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夕阳下专注工作的场景,夕阳的余晖映照在他的脸上,周围一片宁静。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书页翻动的声音,或是键盘敲击的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o absorbed in work that you forget to eat”或“lost in thought”,虽然不如“日昃忘食”那样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但也表达了类似的专注状态。
“日昃忘食”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专注和勤奋的状态,也体现了对个人成就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专注和勤奋的精神,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是用~,中宵愤惋者也。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昃】
(形声。从日,仄(zè)声。本义:太阳西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 《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 《书·无逸》-日中昃。 、 《公羊传·定公十五年》。注:“昃,日西也。”-日下昃。
3.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