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5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5:11
“悠悠扬扬”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声音悠长而响亮,飘扬不散。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悠悠”表示悠长、缓慢,“扬扬”表示高扬、飘扬。
“悠悠扬扬”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构成的两个部分“悠悠”和“扬扬”在古代汉语中都有悠长和高扬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声音的美妙和悠长。
在**传统文化中,声音的美妙和悠扬常常被赋予诗意和哲理,如古琴音乐、诗词朗诵等。因此,“悠悠扬扬”这个成语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这个词汇给人以宁静、悠远、美好的情感体验,让人联想到自然风光、古典音乐等,具有很强的审美和情感表达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位小提琴家的演奏,其琴声悠悠扬扬,令人陶醉,至今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溪水悠悠扬扬,伴着夜莺的歌声,编织成一幅宁静的画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画面中溪水潺潺,鸟鸣悠悠扬扬;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古典音乐,旋律悠扬,飘荡在空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lodious and linger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
“悠悠扬扬”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能够很好地表达声音的美妙和悠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正看间,可煞作怪,忽地轩前起一阵香风,把须儿吹向空中,悠悠扬扬的飘散了。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忽听一阵~的笛声,从风中吹过来。”
1.
【悠】
(形声。从心,攸(yōu)声。本义:忧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悠,忧也。 、 《尔雅》-悠,思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悠悠我里。 、 《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 、 《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组词】
悠然、 悠忧
2.
【悠】
(形声。从心,攸(yōu)声。本义:忧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悠,忧也。 、 《尔雅》-悠,思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悠悠我里。 、 《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 、 《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组词】
悠然、 悠忧
3.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4.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