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9:52
词汇“偏袒”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偏”和“袒”。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偏袒”进行深入分析:
“偏袒”的字面意思是偏向一方,不公正地支持或对待某人或某事。它通常用来描述在处理问题或冲突时,个人或机构对某一方的不公平支持或偏爱。
“偏袒”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偏”和“袒”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偏”意味着偏向一边,“袒”则有袒护、保护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偏袒”。
在**传统文化中,“偏袒”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与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和“公平正义”相悖。在现代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都强调公平和正义,因此“偏袒”在社会中通常被视为负面行为。
“偏袒”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偏心和不平等。它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愤怒或失望,尤其是在涉及到公平竞争和正义的场合。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目睹偏袒的情况,比如在学校、工作场所或家庭中。这种经历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公平,也可能促使我们反思和倡导公平正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偏袒”来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判:
在公正的天平上,
偏袒的砝码沉重,
压弯了正义的脊梁。
“偏袒”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个倾斜的天平,或者一个不公正的裁判。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不平衡的画面,而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不公正的判决声。
在英语中,“偏袒”可以对应为“bias”或“favoritism”。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即不公平地偏向某一方。
通过对“偏袒”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偏袒”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培养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稗】
(形声。从禾,卑声。本义:稻田里的一种杂草) 稗草。一年生禾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叶似稻,节间无毛,杂生于稻田中,有害于稻子的生长。
【引证】
《说文》-稗,禾别也。 、 《左传·定公十年》。注:“草之似谷者。”-用秕稗也。 、 《孟子》-不如夷稗。 、 王符《潜夫论》-养稊(tí一种形似稗的草)稗者伤禾稼。
【组词】
稗秕
形容小;非正统的。
【引证】
《广雅》-稗,小也。 、 《汉书·艺文志》。注:“偶语为稗。”按:亦别种非正之意。故小贩亦谓之稗贩。-盖出于稗官。 、 《宋史·高若讷传》-蒙正起稗贩,因缘戚里得官。 、 清·袁枚《祭妹文》-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组词】
稗官、 稗官野史、 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