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2:33
“世掌丝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世代掌握着制作丝线的技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家族或集团长期掌握着某种技艺或权力,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传统或垄断。
在文学作品中,“世掌丝纶”常用来描绘那些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家族或工匠,强调其技艺的传承和家族的荣耀。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讨论家族企业、传统工艺或权力传承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家族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社会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世掌丝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丝织业的重视。在古代,丝织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丝织技艺的家族往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技艺或权力的传承。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技艺的传承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世掌丝纶”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家族荣誉和技艺传承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讨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性和传统工艺的保护。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尊敬和钦佩,因为它代表了家族和技艺的持久传承。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以及他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其传统和独特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个世代相传的陶瓷工坊,那里的工匠们依然使用着古老的技艺制作陶瓷。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世掌丝纶”的意义,以及传统技艺的珍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世掌丝纶,传承千年,
陶瓷之艺,细腻如丝。
家族荣耀,代代相传,
手艺之魂,永不凋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工匠在制作丝线的场景,展现出精细和传统的工艺。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如古筝或琵琶曲,来营造一种古典和传承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概念也有存在,如日本的“家元制度”,指的是某些技艺或艺术形式的家族式传承。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技艺和权力的代代相传。
通过对“世掌丝纶”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家族和技艺传承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窗口。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些传统成语的应用,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
3.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4.
【纶】
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引证】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组词】
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