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4:12
升朝官:这个词组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升”、“朝”和“官”三个字组合而成的。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晋升到朝廷的官员”,即指官员在官场中得到提升,进入中央政府或朝廷任职。
由于“升朝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的是官员从地方官职晋升到中央朝廷的官职。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官员的政治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
由于“升朝官”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但可以推测,它是由“升”(提升)、“朝”(朝廷)和“官”(官员)三个字组合而成,反映了古代官员晋升的一种情况。
在**古代,官员的晋升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关系到个人的荣誉和家族的荣耀。升朝官意味着官员从地方行政体系进入中央政治体系,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发展里程碑。
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辛勤努力和政治斗争,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官僚体系的复杂性和官员生涯的艰辛的思考。
由于这个词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但在历史研究或古代官制讨论中,这个词可能会有所应用。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升朝官”这个词来描绘一个官员的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时刻,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结合古代朝廷的图像或古装剧中的场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升朝官”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朝廷的钟声或官员宣读圣旨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职业晋升概念在任何官僚体系中都存在。
“升朝官”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员晋升的一种情况,对于理解古代官僚体系和官员生涯有一定的帮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1.
【升】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容量单位。
【引证】
《说文》。按,十合也。-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 《小尔雅》-两匊谓之升。 、 《诗·唐风·椒聊》-蕃衍盈升。
2.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3.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