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2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23:12
词汇“嚚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嚚威”的字面意思是指凶恶的威势或威严。其中,“嚚”字意为凶恶、顽固,而“威”字则指威严、威势。
由于“嚚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些人物或情境的凶恶和威严。
“嚚”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凶恶、顽固之意,而“威”字则一直指威严、威势。这两个字组合成“嚚威”,可能在古代文献中用来形容某些具有凶恶威势的人物或情境。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威严和威势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因此,“嚚威”可能在描述某些暴君或恶劣统治者时使用,强调其凶恶和威严。
“嚚威”一词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暴政、恶劣的环境或凶恶的人物。
由于“嚚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嚚威”用于描述某个虚构的反派角色,如:“他的嚚威让整个王国陷入黑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充满凶恶气息的场景,如暴风雨中的城堡,或者一个面容凶恶的统治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雷鸣或野兽的咆哮。
由于“嚚威”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嚚威”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强调了凶恶和威严的结合。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理解和分析古代文献时,了解这样的词汇仍然是有价值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知识。
1.
【嚚】
暴虐;愚顽。
【引证】
《书·尧典》-父顽,母嚚。
【组词】
嚚威、 嚚人、 嚚凶
2.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