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12
“发政施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发布政令来施行仁政。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政府或统治者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体现仁爱之心,关心民众的福祉,以仁德治理国家。
在文学作品中,“发政施仁”常用来描述古代贤君的治国理念,如《孟子》中提到“发政施仁,所以王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政治、历史或道德哲学时,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历史学,这个词汇用于分析和评价政府的政策和行为。
同义词“仁政”强调的是政策的人道和仁爱,而“发政施仁”更侧重于政策的发布和实施过程。反义词则体现了与仁爱、关怀相对立的负面治理方式。
“发政施仁”源自**古代儒家思想,特别是孟子的政治哲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理想的政府行为和政策。
在**传统文化中,“发政施仁”是评价一个政府或统治者是否贤明的重要标准。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价值,即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的福祉。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公正、仁爱和和谐的社会。它鼓励人们思考如何通过政策和行动来改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政府政策或参与社区服务时使用这个词汇,强调政策应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和福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发政施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民心所向。”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君王在朝堂上颁布政令的场景,或是现代政府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惠民政策的画面。听觉上,可以想象古代宫廷音乐或是现代新闻报道的背景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benevolent governance”或“compassionate leadership”来表达,强调领导者的仁慈和关怀。
“发政施仁”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也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治理理念。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四海扬,太平世尊荣坐享。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3.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4.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引证】
《说文》-仁,亲也。 、 《春初·元命苞》-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 《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 《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 、 《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 《礼记·丧服四制》-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诗·郑风·叔于田》-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组词】
仁人、 仁术、 仁宇、 仁瑞、 仁朴、 仁笃、 仁诲、 仁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