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1:38
词汇“匣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匣印”字面意思是指放在匣子里的印章。在古代,印章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通常会被妥善保存在特制的匣子中,以防丢失或损坏。
在文学作品中,“匣印”可能用来象征权威、秘密或传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文物保护、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提及。
“匣印”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印章保存方式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印章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个人的身份和信誉。因此,“匣印”也承载着这种文化和社会的背景。
提到“匣印”,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感、权威和神秘感。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匣印”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某些特殊场合,如文物展览、历史剧的道具中,可能会遇到。
在诗歌中,可以将“匣印”作为隐喻,用来表达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岁月如匣,
印记深深,
历史的痕迹,
在时光中沉睡。
想象一个古老的木匣,轻轻打开,里面是一枚雕刻精美的印章,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筝的悠扬声音,或是古书的翻页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物品可能被称为“seal”或“signet”,它们也有着类似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
“匣印”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和学*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匣】
(形声。从匚,甲声。匚(fāng),盛物器。本义:匣子)。
同本义,一般呈方形,大的叫箱,小的叫匣。
【引证】
《说文》-匣,匮也。 、 《广韵》-匣,箱匣也。 、 《汉书·王莽传》。注:“匮也。”-废藏在室匣中者。 、 《后汉书·梁竦传》-赐东园画棺玉匣衣衾。 、 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忧来杖匣剑,更上林北冈。 、 《史记·刺客传·荆轲》-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匣,指镜匣)。
【组词】
匣子炮、 木匣;梳头匣儿;镜匣
2.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