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1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2:50
“丈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长度为一丈六尺。在**传统度量衡中,一丈等于十尺,因此“丈六”即十六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物体的长度,尤其是在古代文献或传统建筑中。
在文学作品中,“丈六”可能用来形容某些宏伟或特定的建筑尺寸,如宫殿、庙宇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或领域,如古建筑修复、历史研究等,可能会经常提及。
“丈六”源自**古代的度量衡系统,这个系统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化。随着现代度量衡的统一,米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丈、尺、寸等单位,因此“丈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特定的长度或尺寸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丈六”可能在某些建筑或艺术作品中代表特定的美学或意义。
提到“丈六”,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建筑、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以及那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观古建筑或阅读历史文献时,可能会遇到并感受到其文化内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丈六”来描绘一种宏伟或古老的氛围:
丈六高墙,岁月斑驳, 古韵悠悠,历史长河。
想象一座丈六高的古老城墙,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石块、历史的回声,以及那种历经沧桑的视觉美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丈六”的词汇,但类似的度量单位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存在。
“丈六”作为一个描述长度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古代的度量衡文化和历史记忆。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1.
【丈】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持“十”。十,十尺。本义:长度单位,十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丈,十尺也。 、 《小尔雅》-度五尺为墨,倍墨谓之丈。 、 《后汉书·列女传》-遂成丈匹。 、 唐·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百丈冰。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绸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明·魏禧《大铁锥传》-长丈许。
【组词】
丈尺、 丈六、 丈二、 丈数
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
【引证】
《大戴礼记》-丈者,长也。
【组词】
丈人行、 丈母、 丈丈、 老丈;岳丈
2.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