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2:10
词汇“江淮河汉”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词汇,它通常用来指代的四大河流:长江(江)、淮河(淮)、黄河(河)和汉江(汉)。这四条河流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自然地理的标志,也是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象征。
“江淮河汉”字面意思是指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江。这四条河流流经多个省份,对的农业灌溉、交通运输、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江淮河汉”常被用来描绘的壮丽河山,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指代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或者用来讨论与这些河流相关的历史**。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历史学和水利工程学中,这个词组则有更具体的应用。
同义词:“四大河流”、“中华水系” 反义词:这个词组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概念,可以说“干旱地区”或“无水之地”。
“江淮河汉”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主要河流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河流的名字和它们在文化中的地位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现在的词汇。
在文化中,“江淮河汉”不仅是地理标志,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这些河流见证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提到“江淮河汉”,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的壮丽山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个词组常常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地理、历史或文化话题时,它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江淮河汉,波澜壮阔,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辉煌。”
想象一下,长江的波涛声、黄河的泥沙滚滚、淮河的宁静流淌和汉江的清澈水流,这些都是“江淮河汉”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江淮河汉”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其代表性的河流,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它们在各自文化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地位。
“江淮河汉”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指代了的四大河流,也象征着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1.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引证】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温庭筠《送人东归》-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组词】
江汉、 江水、 江左烟霞、 江陵
2.
【淮】
(形声。从水,隹(zhuī)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微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淮,淮水也。 、 《尔雅》-江淮河济为四渎。 、 《周礼·职方式》-其浸淮泗。 、 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组词】
淮洪、 淮军、 淮南耆阳
大。
【引证】
《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淮雨。
3.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4.
【汉】
(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引证】
《说文》-汉,汉水也。上流曰漾。 、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 、 《列子·汤问》-达于汉阴。 、 、 《资治通鉴》-收众汉南。
【组词】
汉女、 汉津、 汉阴、 汉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