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9:50
枣宜会战是指1940年5月至月,国民革命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武汉会战后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在历史学领域,枣宜会战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历史。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抗战时期的艰难与牺牲。在口语中,提及枣宜会战**可能引起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或讨论。
枣宜会战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战役发生的地名和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历史学界和公众记忆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历史的标准术语。
在,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历史教育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人民在抵抗外敌入侵时的英勇与牺牲。这个词汇在社会文化中承载着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提及枣宜会战,可能会引起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悼,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它唤起的情感通常是沉重和庄严的。
个人可能通过家族故事、历史书籍或影视作品了解到枣宜会战,这些经历可能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枣宜的土地上,英雄的血染红了历史的长河。”
通过观看关于枣宜会战的纪录片或历史剧,可以获得更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士兵的英勇。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战役的背景和重要性来传达相同的历史信息。
枣宜会战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记录了一个特定的*,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珍惜和平,并从中汲取教训。
1.
【枣】
(会意。从双朿(cì)。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枣,羊枣也。 、 《尔雅》-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 、 宋·苏轼《浣溪沙》-衣巾落枣花。
2.
【宜】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宜,所安也。 、 《尔雅》-宜,事也。 、 《苍颉篇》-宜得其所也。 、 《诗·小雅·裳裳者华》-君子宜之。 、 《诗·周南·桃夭》-宜其室家。 、 《吕氏春秋·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
【组词】
宜子、 宜民、 宜时、 宜春
煮熟可吃的肉。
【引证】
《诗·郑风》-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3.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