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9:59
毕方: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毕方是一种神鸟,形似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身体,白色的嘴巴和红色的斑纹。它通常被认为是火神的使者或象征,与火灾有关。
毕方的名称来源于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毕方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在文化传承中逐渐固定。
在**传统文化中,毕方与火的象征紧密相连,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解释。它也是古代神话体系中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秩序的理解。
毕方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敬畏。它的形象和传说让我联想到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恐惧。
在我的生活中,毕方主要出现在我对*古代神话的学和研究中。它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毕方:
毕方独脚立,青羽映白日,
火神使者来,灾厄随之至。
毕方的形象让我联想到火焰的跳动和鸟类的优雅。在视觉上,它可能与一些描绘火焰和鸟类的艺术作品相似。在听觉上,它的鸣叫声可能被想象为火焰燃烧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毕方的神鸟形象也有出现,如希腊神话中的凤凰(Phoenix),它也与火和再生有关,但具体形象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毕方作为一个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不仅丰富了*的神话体系,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古代文化和自然观念的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
1.
【毕】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畢,田网也。 、 《国语·齐语》。注:“掩雉兔之网。”-田守毕弋。 、 《汉书·扬雄传》-其余荷垂天之毕。 、 《论衡·偶会》-耒遭民田之毕。
【组词】
毕戈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