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3:1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3:12:35
“公选”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公开选拔,即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人员或确定事项。它强调的是过程的透明性和竞争的公平性。
“公选”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公”(公开、公共)和“选”(选择、选拔)组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而增加。
在**,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公选制度在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推动政治透明度和民主参与的重要手段。
“公选”一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公平、正义和民主。它激发人们对公正社会的向往和对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过学校学生会的公选活动,亲身体验了公开、公平的选举过程,这让我对民主决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选”融入描述一个理想社会的构建:
在阳光下公选, 每一票都承载着希望, 公平的种子, 在每个人的心中发芽。
想象一个充满活力的选举场景,人们排队投票,脸上洋溢着参与的喜悦。背景音乐可以是庄严的进行曲,强调这一过程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在英语中,“公选”可以对应为“public selection”或“open election”。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公开、公平选举的追求是普遍的。
“公选”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也反映了社会对民主和公正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选”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参与公共讨论。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选】
(形声。从辵(chuò),巽(xùn)声。本义:遣送;放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选,遣也。 、 《左传·昭公元年》-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针适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