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3:1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3:15:00
“梦断”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梦想或愿望的破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期望或希望最终未能实现,导致心理上的失落或痛苦。
在文学中,“梦断”常用于描绘悲剧性的情节,如爱情故事中的分离、理想追求的失败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某个具体**的失望,例如“他的创业梦断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探讨梦断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情感色彩的细微变化,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与“梦断”相反的情感和结果。
“梦断”一词源于汉语,由“梦”和“断”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梦断”常常与悲剧和失落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普遍情感。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奈和挫败。
“梦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失望。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未能实现的梦想和愿望,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痛苦。
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与“梦断”相关的经历,比如未能通过重要的考试、失去重要的机会等,这些经历可能会深刻影响个人的情感和未来规划。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梦断于晨曦的微光,希望随风而逝,留下心中的空洞。”
视觉上,“梦断”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镜子或断裂的桥梁,象征着连接的断裂。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悲伤的音乐或哀伤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eam shattered”或“hope dashed”,它们在意义上与“梦断”相似,但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梦断”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梦想的破灭,也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普遍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1.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