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04
幕竿:字面意思是指支撑或悬挂帷幕(即帘幕)的竿子。在古代,幕竿通常用于舞台、宫殿或贵族家庭中,用来悬挂装饰性的帘幕或帷幔,起到分隔空间或装饰的作用。
幕竿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幕”和“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幕”指帘幕,“竿”指长而直的杆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幕竿的使用逐渐从宫廷和舞台扩展到更广泛的建筑和装饰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幕竿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宫廷和贵族家庭中,幕竿的材质和装饰往往极为讲究,反映了主人的身份和品味。
幕竿给人以古典、庄重和神秘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戏剧表演和历史场景,唤起一种对过去的怀旧和敬畏之情。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注意到那些精美的幕竿,它们不仅支撑着华丽的帷幔,也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发生。
在诗歌中,幕竿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故事的转折:
幕竿轻摇,岁月如梦, 历史的帷幕缓缓升起, 在时光的长河中, 我们不过是匆匆的过客。
想象一幅画面:一排古老的幕竿,上面悬挂着色彩斑斓的帷幔,随风轻轻摇曳,伴随着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神秘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结构可能是舞台上的“帘幕杆”或“幕布杆”,在功能和象征意义上与**的幕竿相似。
通过对幕竿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古代文化和艺术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实用的工具,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值得我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加以重视和运用。
1.
【幕】
(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幕,帷在上曰幕。 、 《谷梁传·定公十年》-舞于鲁君之幕下。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幕有乌。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 《战国策·齐策一》-举袂成幕。(袂:mèi:袖子)
【组词】
幕幕、 幕燕、 幕下
2.
【竿】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引证】
《说文》-竿,竹梃也。 、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 、 《管子》-禁藏母拊竿。 、 张衡《西京赋》-竿殳之所揘毕。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 竿殳、 竿首、 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