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2:22
桌巾:桌巾是一种用于覆盖桌面的布料,通常用于装饰或保护桌面。它可以是简单的实用物品,也可以是精美的装饰品,用于增添餐桌或工作区域的氛围。
桌巾一词源自中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使用布料来保护和装饰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桌巾的材质、设计和用途都有所发展,从简单的棉布到精致的丝绸,从单一的白色到多彩的图案。
在不同的文化中,桌巾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桌巾常常与节日和特殊场合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桌巾可能更多地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相关。
桌巾常常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它不仅是餐桌上的装饰,也是家庭成员共享美食和故事的背景。
在我的生活中,桌巾是家庭聚餐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节日,家人会特别挑选与节日主题相符的桌巾,增添节日的气氛。
在诗歌中,桌巾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见证者,记录着每一次家庭聚会的欢声笑语:
桌巾轻覆,岁月静好, 每一次聚首,都是时光的馈赠。 花纹间,藏着家的故事, 每一道折痕,都是爱的印记。
桌巾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其材质的质感、颜色的温暖以及图案的复杂性。听觉上,桌巾可能与餐具的轻碰声、家人的谈笑声相联系。
在不同文化中,桌巾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桌巾可能更加丰富多彩,而在北欧,桌巾可能更偏向简约和实用。
桌巾作为一个日常用品,其意义远超出了简单的覆盖功能。它承载着文化、情感和家庭的记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桌巾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情感和创造氛围。
1.
【桌】
(形声。从木,卓省声。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义。后来人们又根据“棹”是木制的特点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义:桌子)。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一桌,一椅。
2.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巾,佩巾也。 、 《仪礼·士冠礼》-沐巾一。 、 《礼记·内则》-盥卒授巾。 、 《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 、 《仪礼·特牲馈食礼》-静其巾幂。 、 《战国策·魏策》-儿女共沾巾。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清·林觉民《与妻书》-巾短情长。
【组词】
花巾;小丝巾;巾栉、 巾帚、 巾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