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4:25
地灶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地上的灶”。它通常指的是在农村或野外直接在地上挖一个坑,用石头或泥土围起来,然后在里面生火做饭的简易灶台。这种灶台简单、实用,常见于没有现代化厨房设施的地区。
地灶这个词源于古代农村生活,随着现代化进程,这种烹饪方式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地区和文化中仍然保留。它的使用和认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地灶在中国农村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烹饪的工具,也是家庭聚会和社会交往的场所。在一些传统节日或重要活动中,地灶的使用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
地灶让人联想到乡村的宁静、自然和简朴。它唤起人们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
在现代生活中,地灶可能不常见,但在露营或野外活动中,搭建地灶成为一种有趣的体验,让人回归自然,感受原始的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地灶可以被用来象征回归本真,如:
地灶燃起,烟火升腾, 乡愁在心,岁月静好。
地灶的视觉联想是泥土、石头和燃烧的木柴,听觉联想是柴火的噼啪声和风中的烟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简易灶台也有存在,如印度的柴火灶,非洲的露天火坑等,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地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