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0:57
“杂手艺”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些非主流的、多样化的手工技艺或技能,这些技艺可能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而是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手工制作或修理技能。它强调的是技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而非专业性或高深程度。
在文学中,“杂手艺”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多才多艺,能够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或任务。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会做很多不同的事情,但不一定每样都很精通。在专业领域,如手工艺市场或维修行业,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那些提供多种服务的技术人员。
同义词:多面手、万能钥匙、百事通 反义词:专才、专家、专业人士
同义词强调的是技能的广泛性和适应性,而反义词则强调技能的深度和专业性。
“杂手艺”这个词汇可能源自于对多种手工技能的统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不拘泥于单一技能,而是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技能的人。
在某些文化中,拥有杂手艺的人被视为实用和可靠的,因为他们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在现代社会,随着DIY文化的兴起,杂手艺也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崇。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亲切和实用。联想到了那些在社区中默默奉献,能够解决各种小问题的人。
在我小时候,邻居家的老爷爷就是一个杂手艺高手,无论是修理自行车还是制作小玩具,他都能轻松应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手握杂手艺的魔杖,在生活的舞台上,变出无数的小奇迹。”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摆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工作台,听觉上则是锤子敲打和锯子切割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jack-of-all-trades”,它传达了类似的含义,即一个人擅长多种技能,但不一定每样都很精通。
“杂手艺”这个词汇强调了技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它在描述那些能够灵活应对多种任务的人时非常有用。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艺】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lù),土块;从丮(jí),拿。后繁化为“藝”。“艺”从“帅”,乙声。本义:种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艺,种也。 、 《诗·齐风·南山》-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 、 《诗·唐风·鸨羽》-不能艺稷黍。 、 《左传·昭公十六年》-艺山林也。 、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以艺粟菽。 、 清·张廷玉《明史》-艺蔬自给。
【组词】
艺植、 艺人、 艺圃
技能;才能。
【引证】
《论语·雍也》-求也艺。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艺天下无双。 、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组词】
球艺;艺业、 艺高人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