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1:17
流寓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某种原因离开原居地,长期居住在他乡。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政治、经济、社会或个人原因,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外地定居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流寓”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悲惨命运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社会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分析人口迁移、难民问题等。
这些同义词在情感色彩和具体语境上有所不同,如“流亡”更多指政治原因的被迫离开,“流浪”则可能更侧重于无固定居所的漂泊状态。
“流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流”指流动、移动,“寓”指居住、寄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使用频率和社会意义有所变化。
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因政治原因流寓他乡,如杜甫、苏轼等,他们的流寓经历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被迫迁移的人群。
“流寓”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离散、孤独和乡愁。它反映了人类对家园的深切依恋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因工作、学*等原因暂时流寓他乡的情况,这种经历可能会加深对“流寓”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流寓的夜,星光稀疏,思乡的泪,滴落在异乡的土地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异乡的街头徘徊;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悲怆奏鸣曲,来增强“流寓”带来的情感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xile”或“diaspora”,它们在含义上与“流寓”有相似之处,但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流寓”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迁移的社会现象,以及个人在面对离散和不确定性时的情感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深度和细腻度。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