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7:53
太息: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深深的叹息,通常表达强烈的情感,如悲伤、失望、无奈或感慨。
太息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至今仍在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已有使用,表达深沉的情感。
在**文化中,太息常与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相关,如诗词中的感慨,反映了文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受。
太息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深远的,联想可能包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忧虑或对现实的无奈。
在个人经历中,太息可能出现在面对重大挫折或失望时,如面对职业发展的瓶颈,可能会太息一声,表达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我太息于星辰,问它们是否也懂人间的悲欢。”
太息可能联想到一位孤独的人站在窗前,对着夜空叹息的画面,或是深夜电台中播放的悲伤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eep sigh" 或 "heavy sigh",但文化背景和情感深度可能有所不同。
太息作为一个表达深沉情感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情感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