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4:32
“毒蛇猛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有毒的蛇类和凶猛的野兽。在基本含义上,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危险、凶猛、具有攻击性的生物或事物。
在文学中,“毒蛇猛兽”常被用来比喻邪恶的人或事物,如“他的心中住着一只毒蛇猛兽,随时准备伤害他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性格极其恶劣,如“他真是个毒蛇猛兽,谁都不敢接近。”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或动物学,这个词汇则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动物种类。
同义词:凶猛动物、恶兽、毒物 反义词:温顺动物、良兽、无害生物
同义词在描述危险或恶劣性质时与“毒蛇猛兽”相似,但“毒蛇猛兽”更强调的是内在的邪恶和攻击性。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温和、无害的生物或事物。
“毒蛇猛兽”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和比喻意义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毒蛇和猛兽常被用来象征邪恶和危险,这种象征意义一直延续至今。
在**文化中,“毒蛇猛兽”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恶劣的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远离那些可能带来伤害的人或事物。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恐惧和厌恶。它让我联想到黑暗、危险和不可预测的威胁。在表达中,它常被用来强调某人或某事的危险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的行为就像“毒蛇猛兽”一样,总是在背后伤害他人。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描述了他的行为和性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心灵的荒原上,毒蛇猛兽潜伏,等待着无辜的灵魂,吞噬他们的希望。”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到黑暗的森林中,毒蛇和猛兽的眼睛在夜色中闪烁。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到紧张、悬疑的背景音乐,增强这种危险和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enomous snakes and ferocious beasts”,但其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可能与中文中的“毒蛇猛兽”有所不同。
“毒蛇猛兽”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生物,还象征着危险和邪恶。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具有攻击性和危险性的人或事物。
那地方本来‘人’迹稀少,~横行。
1.
【毒】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毒物;毒纯洁。
【引证】
《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 《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2. 【蛇】 ——见“委蛇”(wēiyí)。
3.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4.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