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1:04
词汇“开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开”通常指打开、开始等,而“物”指物品、事物。将两者结合,“开物”可能指的是开始处理或研究某个事物。然而,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来探讨它的可能含义。
“开物”的字面意思可能是开始接触或处理某个事物。在古代文献中,如《易经》中有“开物成务”的说法,意指开启智慧,成就事业。
在古代文献中,“开物”可能与哲学、智慧和实践活动相关。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学术或文化讨论中出现。
“开物”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与《易经》等古代哲学文献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开物”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相联系,强调通过实践和研究来获得知识。
对于我个人而言,“开物”带有一种探索和启迪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知识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研究古代文献时遇到“开物”这个词汇,它让我对古代学者的智慧和追求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开物”:
在晨曦的光芒中,我开物于知识的海洋,
每一页翻动,都是心灵的启迪。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书房中,手中拿着一本书,窗外的阳光洒在他的书页上,这个场景可以与“开物”联系起来,带来一种宁静和智慧的视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开物”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如对知识的追求和智慧的开启,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开物”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代表了人类对知识和智慧的永恒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1.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