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6:3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6:39:32
词汇“[熛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语料和现代使用实例,我将基于字面意义和可能的古汉语语境来进行分析。
“熛至”由两个汉字组成:
结合起来,“熛至”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火焰迅速到达或某种快速的到来。
由于“熛至”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可能出现在古文、历史文献或特定领域的文献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种迅速、猛烈的到来,如战争的突然爆发或灾难的迅速降临。
“熛至”可能是古汉语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已经大大降低,或者在某些领域仍然保留其特定的含义。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记载中,“熛至”可能用来形容战争、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迅速发生,反映了古人对快速变化的敏感和描述。
“熛至”可能给人带来紧张、急迫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突如其来的危机或变化。
由于“熛至”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可能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熛至”来形容某种迅速的变化或情感的突然爆发,如:
“熛至”可能让人联想到火焰的快速蔓延,视觉上可能是火光冲天,听觉上可能是火焰燃烧的噼啪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形容迅速的变化或到来。
“熛至”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入理解汉语的演变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熛】
火星迸飞,也指迸飞的火焰。
【引证】
《说文》-熛,火飞也。从火,票声。 、 左思《吴都赋》-火烈熛林。 、 《韩非子》-百尺之宝,以突隙之熛焚。
【组词】
熛炭、 熛火、 熛矢
光。
【引证】
《后汉书》。李贤注:“熛,光也。”-海内云蒸,雷动电摽。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